安州水质的“硬”问题,正在一步一步化解
“刚买的电水壶,用了俩月就结了层白花花的水垢,这水到底能不能放心喝?”最近,不少安州小伙伴在问这个问题。今天,就带大家搞懂水质里的“硬度”秘密。
先搞懂“硬度”是啥?
其实,水壶里的白色水垢,主要是水里的钙、镁离子在加热后形成的沉淀。这些离子是天然存在的矿物质,本身对健康没啥影响,但含量太高(也就是“水质硬度高”),就容易结垢。
安州城区的水为啥偏“硬”?根源在水源
安州的河流水量像“过山车”,夏季暴雨哗哗涨,冬季干旱快见底,季节性波动特别大。为了让大家拧开水龙头就有水,花荄水厂一直用地下水当“主力军”。地下水超靠谱,不管旱涝都能稳定供水,但架不住安州的地质“太实在”地下岩层里的钙、镁离子多,这才让水质硬度成了大家关心的事儿。
好消息!现在水质已经有变化
针对硬度问题,咱们早就行动了,目前安州区已有部分区域水质有明显改善。
“双水源”混搭降硬度:今年5月,花荄水厂正式接通开茂水厂水源,这类水源天然硬度低,和花荄水厂的地下水按比例“混搭”后,此前花荄镇水质硬度达310mg/L,降硬后硬度降至220mg/L以下。
白河水厂实施精准处理措施:在加大白河水厂转供量的同时,同步完成自来水软化系统改造。通过精准调控处理流程中的关键参数,使原水总硬度从340mg/L降至200mg/L。
与此同时,花荄水厂“降硬”试验正在开展
安发展水研发中心结合花荄水厂地下水水源特性,针对水质硬度问题,重点开展水处理参数调控、设备改良等多元降硬工艺的方案试验。对比各方案降硬效果,从中选出最优方案。目前,工艺调试工作正有序推进,全力确保水质硬度稳定可控,有效提升供水品质,预计9月初城区将全面实现稳定低硬度优质供水。